Copyright © 河南旅游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01948号
元宵节情思
原题:元宵节情话
文/马艳红
十五观灯喜月圆,中华民族过新年。秧歌跳动雄狮舞,弦管声飞热火天。且看众人来宴乐,只缘节目送诗篇。与谁吟唱如春暖,一曲笙箫醉若仙。
且看又是一年元宵节,我所居住的武陟小城比往日更俊俏了几分,真个是霓虹闪烁笑缤纷,满树扉红又回春;真个有“宝马雕车香满路"的味道!
今年虽缺少了鞭炮的噼啪声,却也增加了步行的安全感,往年这时候上街,经常要躲着那些乱扔爆竹的人。而且减少了许多碎屑垃圾,街面整洁多了,空气也清新许多,没有摊贩儿的沿街摆放,显得宽阔敞亮了。
心情愉悦,步伐也轻快了,先来到了文化广场,这里是春节节目汇演的中心,观众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。看那抱中怀着五六个月大孩子的小媳妇也来凑热闹;七八岁的顽童在人缝里挤来挤去,毫不在乎大人的呵斥,不时扮个鬼脸;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中年人推着轮椅上的老太太来看演出了,善良的人群此时自觉让出了通道。
看那八卦掌武术,表演得惊心动魄,近一点距离感到凉风扑面;舞狮子的两个人头和后腿配合默契,只见踩高蹦跳,险象叠起,揪住了观众的心;一条长龙十几个人舞起来,活灵活现,宛若空中翻滚,中国龙腾飞起来了!不禁鼓掌叫好!
伴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,扭秧歌的队伍过来了。忽然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,啊,娟子,看着她喜悦的面容,和娴熟的动作,很为她高兴。半年前她得了一场大病,心情郁闷悲观,现在看见她参加了文娱汇演了,一定是恢复健康了。我们相视而笑,故友相逢已醉眸。
想起了,小城东街以前最热闹了,从正月十三开始,两旁的大树上,就会挂满花花绿绿的纸灯笼。然后我与娟子就开始边数边看。记忆中棉织厂门前“猪八戒背媳妇”的灯展,上下一晃一晃的引来了不少看客;机械厂门的“二龙戏珠”,新奇的喷水造型更是喝彩声不断,曾几何时观众阻塞了交通;当年的旧城马路还不及现在的一半宽阔,每天我们都要蹦蹦跳跳地在来来往往的看灯人流中,钻来钻去的。因为年纪小常常被大人挡住了看不到灯,记得父亲曾把我抱到他宽宽的肩膀上,一下子我就高了许多,看清楚了,高兴极了。
记得小时候,外公用5角钱给我买了个纸糊的老虎灯笼,我高高兴兴地去找妈妈,结果刚进屋摔了一跤,当我起来后,灯笼不见了,哭着找了几天。多年后才明白已化为灰烬了,暗笑当时好天真。现在的孩子对灯笼不再有稀罕劲儿,塑料的,电动的,什么样的灯笼都见过了,好幸福!
现如今大街上两旁高高竖起的电线杆上,大红灯笼高高挂,像一串串北京糖葫芦儿,感觉亲切中多了一份甜蜜。左右两边的商铺在灯光的映射下,流光溢彩,一派现代化都市模样。老爸年纪大了,行走不便。我帮他剪了剪脚趾甲,把手机上拍的花灯照片让他看,耐心听他一一指点着评论。老爸开心地笑了,说:“孩子真乖!”是啊!无论我长多大,在老爸的眼里无论多大也是个孩子!正月十五月圆人更圆,有父母在真是幸福啊!
时值上元夜,听说天鹅湖畔的灯展最迷人,不能错过一饱眼福的机会。果然湖岸又添了几份妩媚,绕河而挂的灯笼更似一个个红绣球,吸引着俊男靓女。元夜赏灯人,恐怕嫦娥也会染世尘。风吹迷柳岸,梅绽报烟春。她一定也会把盏思君影,依楼念骨亲吧。小时候我很羡慕嫦娥,望着圆圆的月亮想要是自己变成嫦娥飞到天上该多好啊!长大才明白,月宫虽好,可远离家乡亲人,孤苦凄凉,哪有合家团聚,享天伦之乐好。仙子只缘追逐月,已悔吃灵药不由身了。
又是月圆日,午夜何能静。 禁不住思绪万千,遂在手机上写了几句“十五观灯时,彻夜如平昼。霓虹绽枝头,车马争先后。诗词抒迎新,柳笛鸣怀旧。可忆少年时,曾经逐红袖。"
桃红柳绿春意浓,踏春赏花正当时。3月23日,由宜阳县盐镇乡党…[详情]
累计观看人数破1.17亿……5月21日,薇娅在感恩节直播晚会上创造…[详情]
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曾经的无知无畏变成了瞻前 顾后的畏畏缩缩…[详情]
暑假来临,中考高考结束,你有多…[详情]
宜阳县美锜大酒店 (原灵云大酒店…[详情]
河南旅游网发展网告诉你: 好山好…[详情]